厥阴经脉,上膈贯肝,气旺故上撞心。甘草皮赤中黄,能土中泻火,为中宫舟楫,寒药得之缓其寒,用此为佐,沉降之性,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。
他经形证互呈,本经形证未显,何以名为阳明中风耶?首揭伤寒,知有恶寒证。
或谓热在上焦,因而越之,误吐者有矣;或谓釜底抽薪,因而夺之,误下者有矣;或谓火郁宜发,因而误汗者有矣。设或不瘥,当更用柴胡,令邪走少阳,使有出路。
阳盛则烦,阴极则躁。五味皆润下之品,为少阴枢机之剂。
三阳合病,脉浮大在关上,但欲睡眠,合目则汗。上咳下利,津液丧亡,而谵语非转属阳明。
若膈上有寒饮,与心下温者不同;而反干呕者,与饮食即吐者不同矣。阳盛则伤血,阴虚则亡津,又是太阳病二日,烦躁,反熨其背而大汗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