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何泄之于医,世人不识,反多皆议。言有弗合,则目为庸劣。
脉细数者,不可下。更有一等富贵之家,过于把细些小一病,药才入口,稍有变动,添病减病,不自知也,又忙换一医,甚至月延六七位,每每误事。
知其所因而治之,方是良相,不知其所因而治之,皆是庸手。然而浅深轻重,步步有法,贵在圆通。
桂枝汤力能输太阳之气,故治之而愈。病家知此理法,延医入门,以此审其高下,决其从违,《万病回春》立说之功不浅。
按喘促一证,有外感风寒而致者,有太阳证误下而致者有胃火上攻而致者,有湿痰水饮闭塞而致者,有元气欲脱而致者。心有心界限,包络为心之外垣,邪犯心包,即是犯心包,即是犯心章本,不必直云邪不犯心。
[3]来原本作"不",据文义改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此邪未深入,便作口燥,肾水将干,宜急下之,以救欲绝之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