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证无内外因,本非伤寒而冠以伤寒者。数以至数言,是本来面目。
”答曰∶“虽得之一日,恶寒将自罢,即自汗出而恶热阳明受病,当二三日发。但头有汗,而不能遍身,此非汗吐下法可愈矣。
阳微者,复少阴之本体;阴浮者,知坎中之阳回。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。
名之曰抵当者,直抵其当攻之处也。以少阴为阴枢,故去黄芩之苦寒、姜夏之辛散,加甘草以易大枣,良有深意。
用栀子以解烦,倍干姜以逐内寒而散表热。半为块而半为散,使浊中清者,归心而入营,浊中浊者,入肠而止利。
肝苦急,甘以缓之,酸以泻之,辛以散之,此小建中为厥阴驱寒发表平肝逐邪之先着也。太阴主寒,厥阴主热,太阴为阴中之至阴,厥阴为阴中之阳也。